2018年8月至今,非洲豬瘟(ASF)席卷了眾多豬場,最終導致全場清空的現(xiàn)象不在少數(shù),期間被有關媒體、飼料與獸藥銷售人員、某些專家學者及獸醫(yī)人員炒作得沸沸揚揚,也因此使身處其中的養(yǎng)殖者不知何去何從。
恐慌的心理也讓某些養(yǎng)殖者盲目地去聽從、去防治,再加上非洲豬瘟的確診必須要是國家指定實驗室才可以檢測,而國家指定的實驗室很少再加上送檢可能帶來的污染,使得很多疾病被誤診為非洲豬瘟。因而搞清楚ASF與其它豬病在典型類癥、類似剖檢病變的鑒別上顯得很有必要:
(1)在養(yǎng)殖環(huán)節(jié)有臨床疑似ASF發(fā)生時;
(2)臨床疑似ASF病例經實驗室診斷為陰性,需要對發(fā)病豬群進行診療時。
以下,筆者概述了ASF與其它豬病在典型類癥、剖檢類似病變中的鑒別診斷方法,以便于養(yǎng)殖一線的獸醫(yī)人員本著早、快、嚴、小的原則對發(fā)生的豬病進行合理處置。
非洲豬瘟的特征性癥狀和示病性剖檢變化
1、ASF的特征性癥狀
1.1 先兆性現(xiàn)象
第1種先兆:突然死亡。
第2種先兆:個別豬倒地、打滾、強行直行、以頭抵墻等;腹部胃腸道劇烈疼痛的反映;血色腹瀉。
第3種先兆:部分豬嘔吐。
1.2 體溫升高現(xiàn)象
第1種情況:體溫升高,部分豬在39.5~41.0°C間;有的豬在41°C左右。
第2種情況:誤診情況下,注射抗生素+退熱性藥物、注射抗生素+清熱解毒中藥(如板蘭根)后體溫會下降到39.5°C左右或以下,且感染豬群表現(xiàn)為食欲正常,但2~3天后病勢將急轉而下,出現(xiàn)體溫再度升高到39.5°C以上、少食或不食等,最終死亡。
1.3 皮膚瘀血或出血現(xiàn)象
第1種情況:突然死亡豬皮膚無明顯異常變化。
第2種情況:病程稍長時病死豬皮膚呈紫紅色,以頭、頸、背、腹部等處明顯。
第3種情況:毛囊出血,皮下紫癜。但此種情況應與豬瘟、注射藥物(尤其頭孢類)后的肝功能異常等病理過程相區(qū)別。
1.4 天然孔出血現(xiàn)象
第1種情況:生前站立或臥地體位時,鼻腔、口腔流出有血色或帶有泡沬性物質。
第2種情況:死后不久,因躺地體位,鼻腔、口腔流出有血色或帶有泡沬性物質。
第3種情況:生前或死后肛門外粘有血液的糞便。
第4種情況:尚未觀察到其它天然孔出血的情況。
1.5 母豬群嘔吐或難產現(xiàn)象
出現(xiàn)嘔吐癥狀的情況:母豬尤其產房母豬嘔吐,多數(shù)情況下嘔吐物惡臭。
出現(xiàn)難產癥狀的情況:母豬生產過程中表現(xiàn)無力、產程過長、仔豬不能產出。
2、示病性大體病變(按大體剖檢基本順序)
病變1--毛囊出血:切開皮膚后可見毛基部出血。
病變2--骨骼肌出血:點、斑狀沿肌纖維走向的彌漫性出血。
病變3--淋巴結出血:全身淋巴結嚴重出血呈紅或黑紫色如血凝塊狀,切面多汁出血呈黑紫色大理石狀。
病變4--胃及腸道漿膜出血:點、斑狀彌漫性出血。
病變5--胃及小腸黏膜出血:胃黏膜脫落彌漫性出血,嚴重者小腸黏膜彌漫性出血,腔內有墨藍色、紅色或淡紅色內容物。
病變6--脾臟腫大:腫大(體積超過正常的2~3倍)、質軟、黑紫色、質脆易碎。
病變7--腎臟腫大:腫大、紅色或紫色、時有個別針尖大小出血點。
病變8--心臟出血:心房外觀點斑狀出血;心室肌外膜點斑狀出血;心室肌內膜有紅色或黑紫色成片的出血區(qū)。
病變9--其它組織器官的出血性傾向。
在臨床中需要與非洲豬瘟進行鑒別診斷的豬病匯總





小結
ASF在流行特點上,具有明顯的傳染性,較特征的流行病學特點包括:
(1)最初多發(fā)生于養(yǎng)殖小區(qū)、場、舍的一側或入口處。
(2)最初只是一個發(fā)病亞群,而后逐漸傳到其它亞群。
(3)多與近期有外來車輛(如販運生豬車、運輸豬糞車)、人員有關。
(4)多與喂泔水、飼養(yǎng)人員接觸外場生豬及其產品相關。
(5)養(yǎng)殖者能明顯感覺到場、區(qū)域性的傳染性。
(6)使用血粉作為飼料原料是否能導致豬群發(fā)病仍值得關注,濃縮料的使用應慎重。
(7)關于潛伏期。部分場在有先兆性癥狀及發(fā)生個別豬死亡后,并未在意或采取嚴格的措施,則10~30天內可能涉及全場,與期間感覺豬群較平穩(wěn),存在僥幸心理,而致最終一發(fā)不可收拾有關。
由此可見,養(yǎng)殖者對傳染病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應用有待強化,病原體傳播途徑的認知理念與應用、日常操作中無菌觀念與應用顯得尤為重要。同時,應避免“談瘟色變”現(xiàn)象,科學地進行鑒別診斷,更有利于豬病的防治。
免責聲明:
- 1、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 2、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轉載的文章均已注明來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權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娫挘?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感謝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