囯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国产日韩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亚洲国产精品午夜伦不卡|日韩美女专区中文字幕

回頂部
 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07時28分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推廣 » 豬病 » 正文

技術推廣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推廣
點擊排行

規(guī)?;i場母豬淘汰原因是什么?降低母豬死淘率的措施有哪些?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2022-09-20  來源:🔗豬業(yè)科學💛5033

母豬繁殖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了豬場的經濟效益,因此,淘汰生產性能低下及無法繼續(xù)正常生產的母豬對規(guī)?;i場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母豬的淘汰可分為正常淘汰和異常淘汰,正常淘汰主要是指高胎齡(6胎以上)且生產性能低下的母豬,這一部分淘汰是保證母豬繁殖和使用效率的基礎;異常淘汰是指因肢蹄病、死亡、久不發(fā)情、屢配不孕、子宮炎、久治不愈及其他原因而導致的淘汰,這一部分淘汰給豬場生產帶來壓力,尤其是當異常淘汰率較高的時候,將嚴重影響整個豬群生產的穩(wěn)定性和豬場經濟效益。

因此,生產者應該通過采取相應措施,減少母豬異常淘汰,從而保證豬場高效運行。

筆者通過對河南省某規(guī)?;i場在2013年間淘汰的423頭母豬進行統(tǒng)計,分析了導致該豬場母豬淘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降低母豬死淘率的措施。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所調查的母豬來自河南省某豬場,2013年間母豬月平均存欄1 054頭,在2013年淘汰及死亡共423頭母豬,這些母豬均有詳細的淘汰或死亡記錄。

1.2方法

對2013年度內所有死亡、淘汰的母豬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內容包括死淘時間、原因等,然后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結果

該豬場在2013年共淘汰423頭母豬,年母豬淘汰率為40%(423/1054)。從淘汰原因來看,高胎齡和肢蹄病是造成生產母豬淘汰的主要原因,占總淘汰母豬的54.14%。另外,該場母豬的死亡率高達9.69%,處于較高水平。

3母豬死淘的原因分析

3.1正常淘汰

因高胎齡淘汰的母豬屬于正常淘汰。為提高母豬生產水平,淘汰6胎以上且繁殖性能差的母豬是很多豬場一致采取的辦法。本次調查中,因高胎齡而淘汰的母豬有164頭,占了總淘汰母豬數的38.77%。

3.2異常淘汰

3.2.1繁殖障礙

因繁殖障礙淘汰的母豬僅次于高胎齡,同時是該豬場母豬異常淘汰的第一大原因,占該豬場母豬淘汰總數的22.46%,其中久不發(fā)情為8.51%,屢配不孕為7.33%,子宮內膜炎癥狀明顯且治療效果不佳直接淘汰的母豬為6.62%。母豬繁殖障礙的發(fā)生主要與母豬的先天性生殖器官發(fā)育不良、飼養(yǎng)管理不當、營養(yǎng)不足或過剩、飼料霉菌毒素超標、子宮內膜炎以及某些病原感染(偽狂犬病病毒、乙腦病毒、細小病毒、豬瘟病毒、衣原體、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有關。另外,豬場飼養(yǎng)人員和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也對母豬繁殖障礙的發(fā)生率造成直接影響。

3.2.2肢蹄病

在規(guī)?;i場,因肢蹄病造成的母豬異常淘汰僅次于繁殖障礙。母豬肢蹄病的發(fā)生主要與品種、年齡、營養(yǎng)、感染、圈舍建造和長期缺乏運動有關。按照是否具有傳染性可將肢蹄病分為傳染性肢蹄病和非傳染性肢蹄病,傳染性肢蹄病有口蹄疫、鏈球菌病、葡萄球菌病和豬丹毒等幾種;非傳染性肢蹄病有肢蹄變形、軟組織傷、骨骼傷、神經性肌肉麻痹癥、化膿性炎癥、風濕性關節(jié)炎、癱瘓等幾種。由于該豬場對后備母豬的肢蹄挑選比較嚴格以及高胎齡母豬的及時淘汰,所以因肢蹄病淘汰的母豬僅占總淘汰率的15.37%,屬于較低水平。

3.2.3死亡

母豬死亡是所有豬場均需面對的問題。北美流行的豬場管理軟件Pig Champ的數據顯示,加拿大母豬群中年平均死亡率為7.2%,最差10%的豬群平均死亡率達10.8%。美國依阿華州立大學的John Mabry通過對42個豬群的研究發(fā)現,母豬死亡率從1992年的3.7%上升至2001的7.3%。造成母豬死亡的直接原因和誘因主要有腿病、缺水、感染性疾病、藥物引產、助產、高溫高濕、采食量不足、有病發(fā)現不及時、飼喂不當、胃潰瘍、環(huán)境衛(wèi)生差、延期淘汰等。從管理與母豬的角度來看,涉及到營養(yǎng)和飼喂、圈舍設施環(huán)境、管理水平,母豬更新比例、母豬群體大小、母豬所處的生產階段、母豬體況等幾個關鍵點。而該場母豬的年死亡率為9.69%,處于較高水平;導致該場母豬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脹氣,占異常淘汰死亡總數的51.22%。

3.2.4久治不愈

主要是指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胃潰瘍以及原因不明的長期不食等疾病,雖經過治療,但效果不好或容易反復,最終喪失種用價值只能淘汰。

3.2.5其他

主要包括產后無乳、少乳、連續(xù)2胎產仔少、母性差以及流產后失去價值母豬。對于這類低生產性能的母豬,只有盡早將之淘汰,才能減少投入,降低損失。

4降低生產母豬死淘率的措施

4.1加強飼養(yǎng)管理

加強飼養(yǎng)管理是降低母豬死淘率的基礎。按不同階段的營養(yǎng)需求科學合理地搭配飼料,保證各階段母豬的營養(yǎng)需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每天飼喂一定量的青飼料。做好母豬舍通風換氣,降低豬舍有害氣體濃度,注意冬季保暖夏季降溫,減少飼養(yǎng)密度,避免機械損傷。另外,避免使用發(fā)霉變質的飼料,嚴控飼料原料品質。豬場應建設舍外運動場,斷奶母豬、后備母豬都可以定期放出去運動。

4.2保持合理的母豬群年齡、胎次結構,嚴格挑選后備母豬

均衡淘汰經產母豬和補充后備母豬,保持合理的母豬群年齡結構、胎次結構,可以有效提高母豬窩均產仔數和母豬帶仔能力,并減少母豬的死亡以及因為大量淘汰高胎齡母豬而導致的生產成績受到影響。在后備母豬的選擇上,要以其父母代種豬的生產繁殖性能為依據,避免選留生殖器官發(fā)育不良和存在其他先天性繁殖障礙的后備母豬,減少后備豬因不發(fā)情及屢配不孕導致的淘汰。

4.3預防繁殖障礙性疾病

預防母豬繁殖障礙首先要規(guī)范技術員人工授精、分娩助產的操作,消除人為因素造成生殖器官疾病的發(fā)生幾率。針對子宮內膜炎、母豬屢配不孕以及不發(fā)情在豬場多發(fā)的現狀,應積極查找原因,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及時治療患有繁殖障礙疾病的母豬,對治療效果不佳、連續(xù)返情2~3次以及長期不發(fā)情雖經處理仍無法正常配種的母豬堅決予以淘汰。

4.4降低母豬肢蹄病發(fā)生率

肢蹄病是導致能繁母豬異常淘汰的第二重要因素。因此,在母豬不同生產階段提供與之對應的營養(yǎng)豐富而平衡的全價配合飼料,保證飼料中能量、蛋白質、礦物質以及維生素的供應量。在選擇后備豬時,通過體形評分,選擇骨骼結構好,肌肉分布均勻的后備母豬。改善地面結構,避免因地板過于光滑或粗糙造成的肢蹄損傷;定期將母豬趕到室外進行運動,以鍛煉母豬肢蹄;平時應多觀察,將患有肢蹄病的母豬單獨飼養(yǎng),并給予必要的治療。另外,在寒冷的冬季,母豬舍應有必要的保暖設施,并應在飼料中加入生物素和蛋氨酸鋅。

4.5定期開展人員培訓,減少人為原因造成的母豬死亡和淘汰

豬場應定期開展配種人員技術培訓,規(guī)范發(fā)情鑒定技術及人工授精技術的應用。選用責任心強、經驗豐富的飼養(yǎng)員和技術員,保證分娩母豬安全生產,減少子宮炎癥及確保母豬在斷奶后有合適的膘情。為切實減少母豬的非正常死亡,飼養(yǎng)人員平時應多觀察,熟悉自己管轄區(qū)域母豬的健康狀況,發(fā)現病豬及時報告治療。另外,養(yǎng)殖場應規(guī)范生產記錄(包括淘汰記錄),以便實時監(jiān)測本場母豬的淘汰率及淘汰原因,特別是當異常淘汰率上升的時候,一定要分析原因,然后予以解決。

5小結

母豬是養(yǎng)豬生產的基礎。因此,降低母豬淘汰率是提高養(yǎng)豬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除了高胎齡(6胎以上)和后備母豬(容易因骨盆狹窄引起難產甚至死亡)外,母豬的死亡和淘汰大部分是由人為管理因素引起的。集約化養(yǎng)豬采用的高密度飼養(yǎng)使得豬只運動空間小而容易引起肢蹄異常,飼養(yǎng)管理不當導致母豬膘情過肥或過瘦,患病豬發(fā)現治療不及時、不到位使本能恢復正常的豬不能及時恢復,人工授精、分娩助產等技術操作不到位導致生殖系統(tǒng)炎癥的多發(fā),最終導致母豬的死亡和淘汰率維持在偏高水平,嚴重影響豬場經濟效益。因此,針對上述原因,豬場應該采取諸如加強飼養(yǎng)管理、嚴格挑選后備母豬、預防繁殖障礙性疾病和肢蹄病以及加強員工培訓和考核監(jiān)督等綜合措施,以期延長母豬的在群壽命。

編輯:劉金娥

免責聲明

  •   1、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2、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轉載的文章均已注明來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感謝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