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6月里,有關德國COVID-19的最大新聞之一莫過于是在德國最大肉聯廠通內斯雷達(Rheda)的工廠于6月18日爆發(fā)了超600多人的疫情。在公眾對電視廣播媒體滾動播報有關新冠病毒新聞已經開始產生免疫的心理之后,這一次的爆發(fā)又帶來一系列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公眾對通內斯雷達工廠以及其員工逐漸演變成“疫情歧視”,似乎忘了我們共同的敵人不是單個企業(yè)或者個人,而是令人聞風喪膽至今未有有效疫苗對抗的COVID-19。
他們不是政客之間互相攻擊的工具,而是需要德國社會關懷的異鄉(xiāng)客
誰會成為默克爾的接班人是今年德國政壇各派之間的最強較量,基社盟(CSU)巴伐利亞州長馬庫斯·索德爾和北威州基民黨(CDU)的州長阿明·拉徹特都是熱門人選,而北威州兩次大型肉聯企業(yè)的疫情讓拉徹特再次處于風口浪尖。引用“世界報”的一段話就是,明明巴伐利亞州也有屠宰場,但目前的情況就很容易讓人誤以為德國所有的豬都是在北威州屠宰的。這是否是媒體處心積慮所創(chuàng)造的巧合不得而知,但是很顯然大家都忘了那些被感染的工人群體不該是媒體拿來針對政客和企業(yè)口誅筆伐的工具。他們背井離鄉(xiāng),目前被隔離在遠離家鄉(xiāng)的居特斯洛。因此他們更加需要社會的關懷,他們比任何人都希望疫情早日過去能恢復工作,然而大眾卻被“代工合同”模糊了焦點。
在媒體的曝光下“代工合同”被多次提到,由于語言的障礙,德國很多肉類加工企業(yè)會通過第三方勞務公司雇傭工人,很多員工來自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等東歐國家。眾所周知“代工合同”在德國是合法的,每個行業(yè)都有中介公司的存在。試問哪個在德國留學生沒有通過“代工合同”去巧克力工廠,車廠等等打過短暫的暑假工。據T-online報道,通內斯集團疫情源頭是其員工與另一個被感染的肉類加工廠的員工一起周日教堂禮拜?,F在我們打個比方,由于對出國辦理手續(xù)的不熟悉和語言的障礙,很多中國家長會選擇通過留學中介讓自己的孩子出國留學,中介安排這批孩子的住宿和入學注冊等合同。如果這批孩子和其他B學校被感染的中國留學生在校園外的教堂禮拜時感染了病毒,然后把病毒帶到了學校進而感染了更多人,那么這個責任是該學校,B學校,孩子本身,教堂,中介或是政府呢?其實目前需要社會關懷的重點是“那批背井離鄉(xiāng)的他鄉(xiāng)客”,他們的心理及身體恢復情況是怎么樣?有多少還是重癥情況,有多少已經是痊愈了?被隔離的員工怎么生活?如果“代工合同”在德國終止之后他們在德國何去何從?
疫情對肉類行業(yè)是危機也是轉機,進一步促進食品安全
不只歐洲地區(qū)肉聯企業(yè)頻發(fā)疫情,美國和巴西的多家肉類加工企業(yè)由于疫情也暫停了生產,讓食品安全這個有關民生的話題再次成為熱門討論對象。為何肉聯企業(yè)疫情頻發(fā)?這是需要德國社會去思考的問題:
首先屠宰場頻爆疫情與空調風扇有關
德國一臺報道:通內斯集團自肉聯廠爆發(fā)聚集性COVID-19感染后,原因之一除了媒體所報道的“包工公司”簽合同的方式導致工人勞動和居住條件極其惡劣。但這只是一部分原因,因為沒有“代工合同”的肉廠也相繼發(fā)生了COVID-19爆發(fā)。波鴻大學傳染病毒學專家Martin Exner 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與車間的空調制冷有關。為了確保必要的食品衛(wèi)生,生產車間必須保持在6-10度的溫度。另外車間必須保持干燥,以防止沙門氏菌等微生物的生長。因此,來自清管器的空氣在空調系統中被冷卻,再返回到車間??諝庋h(huán)時沒有經過處理,也沒有足夠的新鮮空氣。如果一名員工患病,病毒通過空調在車間里大面積傳播。這樣可以使氣溶膠(即可以傳播病毒的最細小滴液)保持運動狀態(tài)。Exner教授說:“這個以前是未知的”,并且說到通風系統是另一個至今仍被忽視的危險因素。
其次零售行業(yè)對供應上游的價格壓制
眾所周知,在德國菜比肉還貴,德國超市的肉對比鄰國比如法國,比利時,奧地利等都要低許多。屠宰加工企業(yè)承受著德國超商行業(yè)比如廉價超市 Lidl, Aldi,Netto等不斷價格壓制,因此養(yǎng)殖場只能降低養(yǎng)殖和屠宰場工人的報酬,加大牲畜的工業(yè)化養(yǎng)殖密度。
經過這次通內斯雷達工廠,Westfleisch 以及Wiesenhof等多家龍頭肉類加工企業(yè)爆發(fā)的疫情之后,根據Business Insider 調查,德國消費者愿意為購買可靠品質肉多花錢。而就在6月25日德國農業(yè)部長Julia Kl?chkner 和德國多個聯邦州農業(yè)部長開會討論,可能會出臺相關規(guī)定,改善屠宰場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超市肉價上漲。
最后“罪魁禍首”的通內斯集團都做了什么?
這一次風暴中心的通內斯,在一次次外界的質疑批評和怒罵中被推向了風口浪尖。它沒有選擇采取任何公關為自己轉動媒體風向,而是選擇去承擔作為一個行業(yè)的領軍企業(yè)該有的責任。就目前所了解到的情況,通內斯集團在這次疫情中表現出和政府高度配合力以及自主能動性:
對員工:
1.取消代工合同
在6月20日發(fā)布的唯一的一次媒體公開見面會上,也就是疫情爆發(fā)兩天后,通內斯集團掌門人ClemensT?nnies對社會承諾,通內斯會終止“代工合同”并且以身作則來改變這個行業(yè)潛在的問題。新聞發(fā)布會后,通內斯立即履行承諾迅速地取消“代工合同”,在德國境內旗下的所有工廠的工人包括通內斯雷達(Rheda )工廠的6000多名工人直接受雇于通內斯集團。沒有了第三方勞務公司的阻礙,通內斯可以及時地跟地方政府和衛(wèi)生局上報有感染的員工信息,以便政府及時地安排相關人員的隔離工作。在德國,雖然消費者對動物福利意識很高,但是在超市,他們的首選仍然是廉價肉而不是價格平均貴4倍的綠色有機食品。因此“代工合同”問題長期無法徹底的從該行業(yè)消失,但通內斯能果斷的帶頭取消“代工合同”,可謂是為肉類行業(yè)投下一顆定心丸并且給其他同行做了很好的示范。
2.所有員工強制隔離兩周
自6月18日起,通內斯在雷達(Rheda)工廠的7000多名員工被強制在家隔離兩周,同時公司組織安排 一周2-3次生活食品的配送,以解決所有工人的生活問題。公司還在球場設立可移動“方艙診療室”,對情況嚴重的工人當場及時治療。


對生產:
1.自主停工停產一個月,對生產車間,對設備整改
通內斯集團于疫情爆發(fā)當天即6月18日馬上停止所有生產活動,并關閉工廠兩周到7月2日。之后雖然感染情況有所好轉,但是通內斯并沒有強烈要求政府恢復生產,而是要求繼續(xù)停止生產兩周到7月16日;以便能有充足的時間準備,階段性的恢復以達到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食品安全標準。在公司內部,生產恢復設置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公司技術部門對所有設備進行檢修和淘汰,最重要是對制冷空調系統進行更新。

第二階段公司對物流部門的員工進行分小組培訓,以使得貨物在裝運過程中保持安全距離;同時制定更加詳細和嚴格的對內規(guī)定,包括生產線上的人數、午休人數、每個工作小組人數、以及擴大餐廳容量等等。

第三階段在政府,獸醫(yī)局,衛(wèi)生局,消費者協會等有關人員陪同監(jiān)督下進行測試性生產,以判斷工廠是否達到所有安全距離和食品安全的標準。
2.一周兩次的核酸檢測
通內斯集團已經表示,如果生產恢復,每周二和每周四對于在生產部工作以及和生產部門接觸超過1.5小時的員工進行核酸檢測,所有檢查結果上報衛(wèi)生局。每周兩次的核酸檢測,每個工人每次檢查大約費用40歐,7000多工人每個月檢測費用大約貳佰多萬歐元,由通內斯集團承擔。在工廠里面所有工人保持最少1米安全距離,無論是否在工作崗位都必須戴口罩。目前集團旗下所有德國境內其他工廠核酸檢測結果皆為陰性。

對社會:
1. 疫情爆發(fā)后,對超市進行穩(wěn)定物價保障供應
3月中旬,德國疫情剛剛爆發(fā),默克爾迅速地制定一系列針對疫情的措施,比如關閉商店餐廳公共場所等等。這一度引起民眾的恐慌,超市的貨架被一搶而空。而通內斯集團作為德國最大的肉類供應商(市場占比20%),在德國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并沒有伺機哄價,仍然以合理的價格對超市提供穩(wěn)定的商品供應。一方面協助政府穩(wěn)定民心,另一方面也防止了行業(yè)的惡性競爭。
2.疫情爆發(fā)后,承擔當地居民的所有檢查費用
通內斯疫情爆發(fā)的工廠是在德國北威州東邊的一個小鎮(zhèn),當地居民大約為5萬人。當地政府在6月20日發(fā)布,當地居民可以自愿進行核酸檢測,所有費用由通內斯集團承擔。
對華出口:
雖然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已經官方指出,人們不太可能從食物中感染COVID-19,但是本著對中國消費者負責任的態(tài)度,通內斯集團自主暫停對華出口。為了給中國消費者提供最大保證,通內斯集團計劃通過SARSCOV 2 PCR測試來檢測出口到中國的包裝產品。每個集裝箱隨機抽樣,進行表面拭子檢測。只有測試結果為陰性的集裝箱才能發(fā)往中國。經過對員工再培訓和內部的嚴格整改,通內斯集團有信心為對華出口提供最小風險的產品。

結束語
縱觀全球肉類加工廠的疫情,通內斯在危機中體現出了作為一個行業(yè)領軍企業(yè)該有的擔當和能力, 高度配合政府和有關部門的任何指示和規(guī)定,果斷地對自身和對行業(y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正如通內斯掌門人Clemens Toennies 在疫情之后的媒體發(fā)布會上所說的 “我不會溜之大吉,我要改變這個行業(yè)”。我們也看到了,這不是一個企業(yè)家的空話,而是對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對社會的一句擔當。
通內斯食品集團 公司簡介
通內斯食品集團(T?nniesLebensmittel GmbH & Co.KG)作為歐洲最為現代化的國際肉聯集團,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德國萊達-威登布呂克(Rheda-Wiedennbrück ),核心業(yè)務涉及豬、牛等牲畜的屠宰、分割、精加工和銷售等,擁有完整的 HACCP方案以及由多國及國際標準認證的質量保障系統,提供“從農場到餐”全流程、一體化的質量安全保障。
通內斯食品集團在歐洲擁有五個現代化屠宰分割基地:DE NW-ES 202 EG/DE EZ 917 EG(屠宰、分割)、DE ST 00691 EG/DE ST 00688 EG(屠宰、分割)、DE NI 20658 EG(屠宰、分割)、338(屠宰、分割)、801(屠宰、分割)。其生產的豬肉、豬副產品等倍受全球消費者青睞。目前,集團所生產的產品出口率占生產總量的 50%。它不僅是德國最大、最為現代化的屠宰、加工企業(yè),且在全球擁有 25 家公司和辦事處,集團雇員多達 16500 余人。
2009 年德國通內斯集團在中國設立獨資子公司,成立了通內斯食品貿易(北京)有限公司。 2010 年 6 月,通內斯食品集團(T?nnies LebensmittelGmbH & Co.KG)通過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CNCA)注冊認證并得到國家檢驗檢疫總局(AQSIQ)準入許可,成為首批向中國出口肉類的德國企業(yè),為通內斯在中國的長遠發(fā)展拉開了序幕。
秉承通內斯食品集團追求最高質量、最好信譽的一貫宗旨,依托集團在屠宰、分割、包裝、配送方面積累的數十年經驗和雄厚的企業(yè)資源,通內斯北京公司竭誠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最優(yōu)質的服務。
免責聲明:
- 1、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2、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轉載的文章均已注明來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娫挘?371-65778965 )
- 3、河南畜牧獸醫(yī)信息網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感謝您的支持和理解!